中国水泥网 - 水泥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行业动态 | 企业动态 | 行业报告 | 国际市场 | 建材股市 | 项目动态 | 人物访谈 | 设备市场 | 水泥词典 | 环保资讯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行业动态 > 2012年中国水泥行业投资市场调查观点
U.biz | 商业搜索

2012年中国水泥行业投资市场调查观点

信息来源:shuini.biz   时间: 2012-08-23  浏览次数:6904

  全球水泥消费量增长在2008年下挫了2。4%,为28。3亿吨,但是此后恢复到2009年的29。98亿吨,2010年更是增至32。94亿吨,后两年的年增长率分别为5。9%和9。9%。到2012年底,全球水泥消费量趋势预测将达到创纪录的38。59亿吨。中国目前在全球水泥数据统计中独占鳌头,2010年的消费量为18。51亿吨,几乎是2004年水平的两倍,全球第二大消费国印度在2010年则消耗了2。12亿吨。第三大消费国美国的消耗量降至6900万吨。2012年发达国家的增长有许多不确定因素,但政府的许多经济刺激计划有利于2012年的增长,将最终摆脱危机的阴影。新兴市场的需求将持续增长,亚洲和拉美的增长将快于非洲和中东地区。未来水泥价格是关键因素,但价格波动会很大,在一些地区价格会疲软,但整体处于上升趋势。
  水泥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原材料,目前国内外尚无一种材料可以替代它的地位。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水泥工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水泥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十二五”建材工业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尤其是水泥行业。中国行业研究网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水泥行业投资分析及深度研究咨询报告》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水泥产量达20。85亿吨,利润超过1000亿人民币,不仅增速最快、增量也很大,中国水泥产量已占到全球60%左右。受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驱动,2011年水泥市场仍然延续旺盛需求。2011年全国水泥制造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39亿元,同比下降8。3%。其中,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分别完成381亿元、452亿元、607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3。5%、3。7%、8。1%。回顾2011年,水泥产业在取得良好成绩的同时,产能过剩、集中度不高、淘汰落后任务重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仍需继续加强宏观调控,引导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我国水泥在产能经过连续多年快速扩张,已出现全面过剩的今天,延伸水泥产业链,特别是向混凝土产业延伸已成为广大水泥企业战略转型,寻求发展之路的重要方式。要实现这种方式的发展,最好的途径就是实施企业兼并重组。随着政策导向鼓励重点企业提高规模和利润率倾斜,未来行业集中度将明显提高,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新干法工艺产量将明显提升,节能环保将达到新水平。
  中研普华行业研究机构认为,《十二五规划》的出台,对行业集中度的提升、产业结构向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构成长期利好,十二五水泥工业规划主要提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兼并重组、淘汰落后和技术进步,提高水泥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水泥工业转型升级。主要目标是到2015年,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淘汰落后水泥产能2。5亿吨;主要污染物实现达标排放,协同处置取得明显进展,协同处置线比例达到10%;综合利用废弃物总量提高20%;42。5级及以上产品消费比例力争达到50%以上;前10家企业生产集中度达到35%以上。
  中国水泥产品供给市场研究
  2011年中国水泥工业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水泥产量迈过20亿吨大关;水泥利润超过1,000亿元;吨水泥利润超过50元。但这巨大的量价齐升局面好似转眼即逝,大家并没有沉浸在欣喜之中,而更是关心2012年的市场走势,大家都已表示2012年水泥市场是前低后高的走势。实际上在2011年下半年水泥市场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市场掉头向下的势头愈发明显:
  由于季节和节假日原因,一年内市场的水泥用量不同,从全国来讲,一年内有两次水泥用量高峰,也就是业内所说的施工旺季,通常情况下是在上半年的5、6月份和下半年的第4季度,由于供需关系发生了变化,走量提价是一年的好光景;1、2月是冬季和春节,员工回家过年,市场需求锐减,一般是旺季水泥用量的一半,市场下滑,价格走低。
  据市场调研发现,2011年和2008年水泥产量分布的走势非常近似,是前高后低,上半年市场表现超预期,2010年华东地区市场表现尤为明显,承接了2010年底的水泥价位。下半年保障房缩水、7。23动车组事件使市场需求大幅滑落,在4季度呈现旺季不旺之势,数据分析表明,2011年4季度的市场需求是近10年来最弱的一年,由于上半年需求表现超预期,5月份价格一度摸高到437元/吨。而下半年的走势让大家大跌眼镜,市场急速下滑,随之价格一路走低,尤其是西北地区,几乎跌掉100元吨。
  水泥市场走势有其自身规律,每个阶段发展有其特点,但这几年水泥工业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
  “十五”(2001~2005)期间,水泥工业借市场高速发展解决新旧工艺间的更新换代,海螺在装备国产化方面走产了产业的前面,并且成功地将市场、资源通过黄金水道――长江将其对接,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十一五”(2006~2010)期间,水泥工业着手做大做强,国家出台支持60家水泥重点企业投资决策,为水泥企业做大开了政策绿灯。大企业迅速从资本市场融入资金快速发展,崛起了一批有实力的大企业集团,成为引领中国水泥工业健康发展的领军。
  “十五”、“十一五”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10年,也是中国水泥工业革命性变化的10年,中国水泥工业改变了落后于世界水泥工业发展的局面,快速融入世界水泥工业发展的轨道。但也清楚地看到:在快速发展的我国水泥市场中,产能过剩相伴相随,全局性水泥产能过剩或在眼前。2011年是市场转型的临界点,市场从高需求、高供给向稳增长、高控制方向发展,高控制即抑制过剩产能的发挥,保持一个合理的供需关系。2007年中国建材以新的理念进入产能过剩的东南区域,通过市场整合并取得了成功,为“十二五”期间全国水泥市场的整合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十二五”,水泥市场走向成熟,前期成长起的大企业集团必然肩负起水泥工业发展的使命:-产业链延伸;-节能减排;-与环境、社会和谐发展,工业废弃物、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市场整合。都将进一步提升水泥工业的升级与进步。
  可行性研究报告显示,2012年的市场形势要比2011年严峻,2011年年初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把政府限电的刚性指令转换成水泥同业的共识,关键点是如何抑制过剩产能的发挥。大家都看到2011年长三角地区率先取得了成功,东北地区当属在这方面是做得最好的区域。
  而2012年有了变化,首先是2011年下半年的经济收缩政策并没有见底,2012年的市场走势会呈现前低后高。市场上的表现已有不少信息披露,2012年的市场一是启动晚,二是没有量,市场表现清淡。还有一点,由于2011年市场旺季不旺,很多建好的生产线都推迟了投产时间,无疑这将对市场形成新的冲击。2012年仍然会有一定的新增产能规模。由于社会进步,尤其是网络媒体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化,增长了其实效性,使大家对信息有了较全面的把握。
  十五期间东部地区经济大发展拉动了水泥工业大发展,2003~2005年是水泥投资高峰期,而后业内出现“浙江现象”;2008年四川汶川5。12大地震,随之国际金融风暴来临、国家出手4万亿投资,再一次出现投资高峰,西南、西北率先,其他地区都有跟进,但投放总量、时间远远超出第一波段,从掌握的数据分析,新增产能的释放要顺延到2013年,超出原预期的2012年。
  中研普华行业研究机构认为产能过剩问题是目前市场的主要问题,产能过剩就意味着会使效益下滑,如何解决无亦乎两点:一是限产保价;二是优胜劣汰。中国水泥工业10年的发展就是充分竞争的10年,培养出一批有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而这一背景是成长中的市场。
  中国区域大,市场不是一成不变的。2010年长三角市场的经验是:面对过剩的产能形成共识,控制现有产能发挥,稳定市场供需关系,维护市场合理价格;东北地区两年前是最差的市场,目前成为全国最好的市场;陕西在2010年年初走低,价格降到全国最低价,本地大集团已控制了75%熟料产能,2011年年初已“提前”回暖。
  看看解决产能过剩的轨迹:
  2007年,中国建材进入东南三省一市,经过3年,2010年取得了市场初步整合的效果;
  2011年,在南方、海螺的引领下,长三角企业存大同求小异,市场在产能过剩的巨大压力下,效益有所突破;
  2012年,应该有信心化解市场的压力,对于市场处于不景气,海螺郭景彬有他的座右铭:信心。他之所以有信心,关键是海螺有实力。
  限产保价是避免同业恶性竞争,获取合理利润,保持产业健康的发展;优胜劣汰是产业进步的动力;两者都是市场整合中的手段,如何运用,就要把握政策取向,市场机会和企业自身能力,市场是变化的,同样一个华东市场,上升期造就了海螺,下滑期成就了中国建材,这就是企业在市场中成长的写照。
  市场会发生很多变数,需求下滑是大家都看得到的,但“稳中有进”是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方向,三驾马车中的投资和水泥工业发展密切相关,4万亿投资进入尾声,水泥需求必然回落,这一点应该有清醒的认识,而处于高位的产能并未随之而去,而新增的产能还在释放,尤其是在西南和西北地区,所以如何控制熟料产能的发挥,进行有效的市场整合是“十二五”水泥产业和企业面对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它关系到产业进入市场成熟期如何健康发展的大问题,对于过剩的产能只有通过控制、减量、甚至淘汰,而在这一过程中,也就是企业对过剩产能进行博弈的一个过程,在不同的区域和阶段,会采用不同的手段,但目标是一个,产业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保持行业的健康发展,水泥产业的价值回归是当前行业发展的主流,谁也不愿去打价格战,尤其是大企业集团、上市公司都不愿挑起全面价格战,这只能两败俱伤,但竞争是客观存在的,小区域、阶段性的价格战是难免的,也不必大惊小怪,小题大做,因为市场不是一家所垄断的。中研普华行业研究机构认为竞争是市场永恒的主题,市场的竞争推动产业的进步。但竞争不是目的,为社会和客户生产更好的产品,是产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水泥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