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泥网 - 水泥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行业动态 | 企业动态 | 行业报告 | 国际市场 | 建材股市 | 项目动态 | 人物访谈 | 设备市场 | 水泥词典 | 环保资讯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能源新闻 > “粮安天下”征文选登(102)张新玲? || 水泥缸的故事
6.biz | 商业搜索

“粮安天下”征文选登(102)张新玲? || 水泥缸的故事

信息来源:shuini.biz   时间: 2022-12-25  浏览次数:17

  水泥缸的故事

  张新玲

  周末回老家看望母亲,老人家正在收拾屋子、翻晒被褥。“秋风凉了,被褥该上炕了。”母亲说。

  每年夏初,母亲都会把被子褥子、棉衣棉鞋洗净晒干,收藏起来。与我们有所不同的是,母亲的被褥不是收藏进大衣柜,而是一口大缸里。“你回来了,正好帮我把水泥瓮挪挪窝。”母亲习惯把缸称作瓮。

  这口大缸有点特别,并非窑厂烧制的瓷缸,而是一口水泥缸,是父亲用水泥自制出来盛粮食用的。

  说起这口水泥缸的来历,还真有一段趣事。

  那时候家里穷,一般人家买不起瓷缸,当然也没有多少粮食可以盛在缸里,生产队每年分的口粮都不够吃,当家饭就是地瓜、地瓜干,储存地瓜有窖子,储存地瓜干有囤子,稀有的一点麦子、玉米,磨成面存放于泥缸(用泥做成,里外糊纸,水桶一般大小),根本用不上大缸。

  大缸通常有一米多高、口径一米以上,至少能盛三四百斤粮食,有的可以盛下六七百斤。听父亲讲,过去地主家里也没有几口大缸,谁家能有三缸粮食,就算是大户人家了。

  我印象中家里唯一的一口瓷缸就是水缸,能盛三担水,有一道长长的裂纹,锔了一溜锔子,却也不渗水。至于粮缸,压根没得见。

  大包干后的第二年,家家户户实现了粮满囤、米满仓,这才把添置大缸列入议事议程。然而需求一下子这么多,生产资料门市部和土产日杂公司的大缸早已售罄,父亲便决定土法上马,自制水泥缸。

  父亲是个机灵人,木匠铁匠泥瓦匠的一些小活计都能自己搞定,前边说的水缸裂纹就是父亲自己锔的。打水泥缸,村里还没人干过,父亲是第一位。

  父亲先在院子里用泥坯砌成倒扣着的大缸模型,中间部位最粗、缸口次之、缸底最细,胶泥抹平、晾干。用泥铲将和好的水泥一铲一铲地抹到泥胎上,尽量做到厚薄一致、外表平滑。这道工序需要一气呵成,用时越短越好,如果拖得时间长了,前边抹的水泥开始凝固,就不容易合辙,影响缸体质量。水泥打好后,每天还要不定时淋水保养。几天后水泥完全凝固、结实了,就开始撤胎子。父亲从一侧挖坑,约摸半米见方,从坑里掏空水泥缸的泥胎,这时候缸需要再停放几日,待水泥缸里面干透、结实了,才可以翻过来。

  算起来,这口水泥缸已经用了30多年,起初是盛粮食,每年夏收母亲都会刷得干干净净,盛上新麦,蒙上塑料纸,盖上箅子。后来,粮食富足,家里又添了几口瓷缸。

  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民家庭也逐渐改变了储藏多年陈粮的习惯,很多面粉厂、粮油店都开展了“粮食银行”业务,可以随时把小麦存进来,有需要的时候就可以来打面粉,方便得很。玉米、花生、大豆等农作物收获、晒干之后直接有人收购,连家门都不用进,更用不上粮缸了。

  正因为此,母亲才把水泥缸派上了新用场,用来盛被褥,既防潮,又防虫。我知道,这口缸现在也寄托着母亲对父亲的念想,2000年父亲突发脑溢血去世,母亲细心地保留着父亲用过的每一件物品,盘炕的瓦刀、锔缸的钻头、衲箅子的棒棍、扎笤帚的绳扣……包括这口水泥缸。

  “被子褥子都拿出来了,冬天盛什么?”我瞅着空洞洞的大缸,问母亲。

  “盛夏天的衣裳啊。”母亲答道,“以前担心年头不济,怕挨饿,老是囤些粮食,希望安稳的度过荒年。而且咱庄户人家没有条件,粮食有时不是生虫就是发霉。现如今没有囤粮的了,大河有水小河满,国家富强了,老百姓哪能缺吃的?”

  母亲很朴素的一句话,让我回味许久,很多天来一直萦绕在耳际,挥之不去。

  识别上方海报二维码

  ? 参与有奖征文活动!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水泥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