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灌阳县常见的喀斯特地貌山区,当地一座不起眼的小山丘,被人们称为戴家山。戴家山虽然矮小,可有一间水泥厂恰恰看上了它。只是没有人想到,在被炸为碎石之后,这座小山丘却因为山中的一件宝物,获得了另一个全新的名字,并以此被郑重地记录进地方志和许多重要考古文献中,名垂史册。

1976年5月,广西灌阳县红旗公社的水泥厂,按计划在当地一座石灰岩小山上开山炸石。

不料一声爆炸过后,工人们在一个洞穴石头堆里发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器物。

当时灌阳尚没有专门的文物部门,谁也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只知道肯定是好东西。

此物个头不小,以青铜铸成,合瓦形,造型古拙别致。

整体残高36厘米,铣间宽28厘米,重10.5千克,甬径8.7厘米。干上饰乳钉纹和窃曲纹,钲周边饰圈中有小点的圈带纹,枚作尖锥状,篆间饰细线雷纹,并用圈点纹框边,看起来颇像是一口甬钟。很快,石山里炸出一件古代奇钟的消息在灌阳县不胫而走,原本寂寂无闻的小山丘也成了人们口中的钟山。

先秦时期的青铜甬钟在广西横州、东兰、贺州等各地均有出土,但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的专家对灌阳出土的这件青铜器研究之后,认定它并非甬钟,而应该是一件更为罕见的古老乐器,铙。

铙是盛行于商周时期最古老的青铜打击乐器之一。铙、铃、甬钟、镈钟、钮钟、钲,它们既相似又不同,是种类繁多的古代青铜乐器中最容易被混淆的“兄弟们”。
来源:广西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