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孟令洋
通讯员 李茂斌 报道
本报枣庄讯 连日来的阴雨天气,让大棚蔬菜防寒成了最紧要的问题。在枣庄市峄城区华沃智慧农业产业园,一个长526米、宽240米的玻璃温室,在阳光照射下熠熠闪光,丝毫不受低温影响。6点多,工人们开始采摘西红柿。在这里,每年11月份至次年7月份,几乎每天可以收获3万多斤西红柿。
这个面积达18万平方米的玻璃温室是亚洲最大的单体连栋智能玻璃温室。据介绍,通过科学方法和合理设计,将原有独立的单间温室连接起来,形成规模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温室大棚。借助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光照等传感器,对大棚内的各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以调节大棚内的环境。
在单体连栋智能玻璃温室,各品种的番茄长得郁郁葱葱。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智慧化管理、标准化生产,这里每亩蔬菜年产值可达30万元,相比传统农业增加上百倍。山东峄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肖都刚说,产业园依托大数据云计算自动采集、监测、分析农作物的生长环境信息,精确调控棚内的温度、湿度、施肥量、浇水量。
与其他蔬菜大棚不同的是,智能玻璃温室可以自动调节棚内温湿度,满足西红柿的生长需求。如何能让18万平方米玻璃温室变成超大空调房呢?
“秘密在于工人所用的采摘车轨道。”华沃智慧农业产业园安全生产经理魏录华说,每年冬天,华沃(山东)水泥有限公司输送来的热水通过采摘车轨道和散热器发热,给温室供暖。
“水泥厂回转窑系统产生的热量通过筒体辐射到空气中,造成能源浪费。”华沃(山东)水泥有限公司负责人肖辉称,利用集热罩把散发的热量通过水循环输送到换热站,利用溴化锂技术,让低品质的水变成高品质的热源,通过管道输送到智慧农业产业园,进行冬季加温、夏季降温和二氧化碳补充,可节约农业生产成本60%左右,通过能源循环利用,推动实现碳中和目标。
通过利用水泥厂余热为农业大棚供暖,每年可节约标准煤一万余吨。按照每年供暖季一平方米80元至110元来算,18万平方米的温室大棚每年可节约成本1000多万元。
此外,水泥厂还可以为农业大棚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二氧化碳,每年可减少碳排放2.7万吨。